“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位教師在辭職信中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對掙脫現實、走向新生的渴望。建筑行業也曾面臨這樣的困惑: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哪里是方向?今年以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指導下,建筑業發展路徑已逐步清晰,為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建筑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建筑業走向廣闊天地、邁向新生奠定了基礎。
質量治理——走向品質
固定資產投資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市場的規模,因此建筑行業發展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密切相關。魯班咨詢數據顯示,2005-2014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占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從2005年占比46.0%逐年遞減,2014年占比僅35.2%。但未來幾年,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等政策的落實,說明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仍將處于主導地位,建筑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建筑業走向品質發展之路將是必然趨勢。2014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了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此次行動以工程質量治理為核心,在規模和力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突出重點、突破重點”的響亮主題,也表現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真抓實干、著力解決現實中存在的質量問題的決心。半年多來,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工程質量治理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成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更重要的是,借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業界看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整飭行業環境、規范建筑市場的信心和行動力。
這一方面表明建筑市場環境將逐步向好,另一方面也對建筑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轉型發展中,企業必須拋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走品質發展之路。
“營改增”——走向規范化
2015年是“營改增”的收官之年。自2001年試點方案出臺以來,建筑業已成為少數還沒有開展試點的幾個行業之一。這是因為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筑業戶數眾多、業務形態豐富、利益調整復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稅率、計稅方法和抵扣方式等稅制要素必須經過科學設計,更需要合理安排過渡政策。
業內人士呼吁國家繼續推遲在建筑業開展“營改增”試點,給予建筑業6%的過渡性稅率政策。筆者認為,這兩項呼吁或許都不能實現。原因一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2015年“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的目標;二是其他行業如交通運輸業開展“營改增”試點前后都有企業負擔加重的呼聲,對此,部分試點地區相關部門設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財政專項資金,對稅收負擔增加的企業給予過渡性財政扶持。因此,很有可能,建筑業仍將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同時會設立專項資金,補貼稅收負擔加重的企業,建筑企業要做好準備。
“營改增”促進建筑企業規范化管理的作用已經顯現。“營改增”的推行對企業具有綜合性的影響,一方面,不僅會影響公司的營業收入、成本、稅費、利潤和現金流等重要財務指標,更為重要的是將對企業組織架構、業務模式、會計核算、稅務管理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產生重大影響。自試點方案出臺以來,行業和企業為迎接“營改增”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工作對于企業的規范化運營和行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帶一路”——走向海外市場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建筑產值將增至12.7萬億美元,預計2015年建筑企業的海外營業額將超7800億美元。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建筑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復合增速有望達7.7%,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出臺,為建筑業參與海外市場競爭提供了新引擎。該規劃圈定18省,涉及64個國家約900個項目、投資金額逾8000億美元,其中基建主要集中在交通互聯互通、通信建設和能源三方面。分析人士稱,考慮到一般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為2 4年,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在3000 4000億元。海外項目基建投資中,若1/3在國內,2015年由“一帶一路”拉動的投資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
在國內建筑市場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建設需求與地方政府拮據的財務狀況間的矛盾愈演愈烈,PPP模式作為政府破解資金難題的投融資模式,或將大行其道。這將為建筑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大型建筑企業或將從中受益。而在“走出去”過程中,由于“一帶一路”相關基建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所以中國交通運輸類企業、建筑及基礎設施工程類企業、設備及配套類制造業企業和原材料類企業等或將成為規劃的重要受益者。
我國建筑業“走出去”發展戰略已實施多年,不少企業已憑借自身實力,在國外市場打響了品牌。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最終受益的仍將是這部分提前布局“走出去”的大型企業。
“互聯網 ”——走向創新
互聯網正在顛覆眾多傳統行業,尤其是李克強總理“互聯網 ”概念的提出,更是讓互聯網思維上升到了無遠弗屆的高度。如今,建筑企業也逐漸學著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家裝開始顛覆傳統家裝行業的營銷模式。繼有住推出599元/平方米的“百變加”這一面向個人用戶的精裝產品之后,春節期間,愛空間打著“小米家裝”的旗幟將互聯網裝修的熱度推到了頂峰。一時間,互聯網家裝成為了家裝行業的熱詞,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家裝產品開始涌現。相較傳統裝修,互聯網裝修避免了傳統裝修方式勞民傷財的特性,圍繞客戶需求解決問題,通過定制化服務,實現了信息透明化、價格平民化、流程網絡化。業內人士總結稱,互聯網家裝一是有標準化的整裝產品模型,并能通過補充信息工具,實現信息公開和高度透明;二是基于標準化產品提供形成的消費大數據,預測消費者對某類產品的喜好程度;三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最終實現產業化生產。
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融合,既可以帶動就業、刺激消費,更能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組織成本,從而惠及并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傳統產業商業模式的不斷轉型升級。建筑行業作為傳統粗放型行業,在轉型發展中最需要的就是創新,而與互聯網思維的結合,或許將為建筑業擺脫“臟、亂、差”的行業形象、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貢獻力量。